千万孤独

建筑师

国庆小记
       国庆节的气候是一年中最适合出游的,一来秋高气爽、金桂飘香,气温不高不低,旅行对体力的消耗不大,体感比较舒适;二来,举国放假,甲方不来催图,学校不安排补课,正好可以凑齐一车人,信“车”由(导)航,自驾出游四方。从家里买车后,利用国庆、五一假期,自驾了到过楠溪江、黄山、杭州、苏州、湖州、无锡、嘉兴,节前听闻朋友的介绍,且家人刚考出茶艺师,一直想入一套趁手的茶具,于是便把目的地设在瓷都景德镇。
       可能是本次十一假期外加中秋有8天的缘故,出游的人特别多,高速的拥堵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。原本6小时的车程,足足用去了10各小时。虽然旅途劳累,但接下来的行程却证明本次旅行目的地选择的正确。
       一帮大小人在各种瓷器铺逛了两天后,不知不觉中汽车后备箱装满了各种茶壶、陶艺工艺品。第一次有种恋恋不舍意味的离开,出发到本次旅程的后半段目的地---瑶里,本以为不过山间古镇,两日的乡野漫行却颠覆了大家对乡野的刻板印象。
      车开出景德镇,就一头扎入黑暗中,沿着没有路灯的省道开了近一个半小时,高高低低、晃晃悠悠的进入古镇(正在修路,沿途挖的坑坑洼洼)。刚下车,胡琴锣鼓的声音就传了过来,顺着这声音,踏着石板小路,穿过两条巷子,一条不宽不窄的小河拦住了我们。河的宽度约二三十米,几座廊桥、木桥把小河隔了好几段,加上水流和缓,河两岸的房子虽然高高低低,但都沿河道排的很密,就像城市街道旁的房子和马路,而我们两天的住宿地就靠在最上游一段的河岸边,大枫树旁。
      伴着唱戏的锣鼓,吃过晚饭,没走几步就寻到了演出的位置,原来是一座高出周边房子半头的大宅子。不同于其他房子直面溪流,这所大宅子前沿河边竖起一道高高的影壁墙,外加影壁墙两侧的门洞,把沿河的街道巧妙的隔出了一块空地。借着皎洁的月光,门楣上隐约看到两个字,缺辩识不清。原准备购票进入看戏,却被告知戏已快结束,明天再来。
       片刻遗憾后,自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第二天即是中秋节,赏月、吃饼、看戏、赏烟花,绝对有趣。可能是因为中秋节的重点在夜晚,白天在爬了一段小山涧后就早早回到小镇,抢了院子里最好的桌位,准备边吃边赏月。不知道是谁起的头,试作的一段“天净沙”,勾起了大家对月诗赋的兴趣,虽是阴天,月亮没有现身,但丝毫不减我们五个大小人的唱和兴致,以致于社戏的锣鼓也被大家有所忽略。等帮老板娘收拾完碗筷,感到戏台入口,已是9点,离散场只有半小时。果断买票,入场。
       转过一道侧院的小门,就进到演出的院子。从建筑的格局看,猜想这所大宅应是一所宗祠,戏台就在入口门廊上方,踏着鼓点和唱词,一行人悄悄地找寻空条凳落座,但由于观众实在不多,马上就能找到最好的位置。每段演出都不长,虽不能完全听懂带着地方口音的唱词,但估摸着应该是地方的折子小段。讲述的虽不是什么帝王将相,但由于多是针头线脑、儿女情长的小故事,也就能听懂一半,猜对大部。借着舞台昏暗的灯光,听着段段唱词,也渐渐摸清了些眉目。这是一个六人的小班,伴奏三人,演唱三人。虽观众寥寥,演出的服装行头也颇为简陋,但表演者、伴奏者倒是有板有眼,报幕、演出安排的有模有样,唱词也字正腔圆。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一段要数双人二胡演奏,悠扬、活泼的二胡声引得一对爷孙禁不住下场踩着节奏翩翩起舞,虽没有”凌乱月影“,但却琴舞徘徊,台上台下多了意外的互动和交流。演出结束后,报幕人邀请剩下不多的观众一起上台,真是彼方唱罢众登场。直到登台近距离交谈,才发现演出者都是一群老者。一问,这是一个由几位年近古稀的戏曲爱好者组成的民间小班,无偿为国庆的景区演出。交流演出之余,老人们又主动为我们介绍了戏台、祠堂的典故,每幅彩绘,每块木雕的寓意与故事。看着老者娓娓道来的样子,让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社戏,种豆划船的六一公公,一切都是那么淳朴与亲切。一切又是那么珍贵与值得回味。在和老者互道珍重别离后,刚踏出宅子的那一刻,远处的天空中绽开了朵朵烟花。
      烟火虽在空中升起,却也在心头绽放。乡野虽旷,淳睦温良,又是一年月圆夜,烟火光,谈笑常。

评论

热度(10)